種鴿孵蛋10余日后,其嗉囊壁逐漸發(fā)生變化,至雛鴿孵出時,可分泌鴿乳.鴿乳內富含脂肪、卵磷脂、蛋白質以及生長素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豐富.親鴿與雛鴿以嘴對嘴的方式進行哺乳.
雛鴿出殼6個小時左右,如果雛鴿嗉囊仍無"氣",這就說明有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查找原因,一是親鴿方面,一是雛鴿方面.如果是親鴿不會喂,可將雛鴿的嘴多往親鴿嘴角處輕輕地插幾次,誘發(fā)親鴿去喂.如果親鴿仍不喂,很可能是親鴿有病,要對親鴿隔離觀察或治療,其雛鴿由同期的其他窩的親鴿代哺.如果是雛鴿本身不健康,不會吃食,那就只有等死.遇到這種情況,細心的人會發(fā)現,親鴿總是不停地輕輕地啄擊剛出殼幾小時的雛鴿的小嘴,這就是誘發(fā)它吃食.
隨著雛鴿的發(fā)育成長,親鴿喂給雛鴿的營養(yǎng)物質逐漸變化.小鴿出殼1天~4天內,親鴿以很稀的漿乳喂給,5天~9天內以較濃的漿乳喂給,自9天后開始喂給嗉囊中浸潤的飼料,這是親鴿嗉囊中半消化食物和消化液的混合物.親鴿嘔吐時,小鴿的嘴伸到親鴿的口中取食.就這樣,一天一天地將小鴿喂大了.此階段親鴿的飼料應以豌豆為主,適量加入糙米、火麻子、高粱、鹽土和青綠飼料.如果兩親鴿中有1個死去,就需人工幫助喂養(yǎng).
雛鴿出殼13天左右,食量開始增加,加上此時吃的是全粒飼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使嗉囊積食,引起嗉囊炎.如果發(fā)現這種現象,應給親鴿喂一片乳母生或食母生,也可以直接喂給小鴿1/4或1/2片食母生,以助消化.
雛鴿食量很大,發(fā)育較快,長至20余天,其大小和親鴿相似,其體重甚至超過親鴿.
幼鴿一般不往巢盆外跑,如果它往巢盆外跑,必然有原因,可能是小鴿逐漸長大,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想到處看看;也可能是小鴿生病,身體不適.發(fā)現這種情況,要注意保護幼鴿,防止其從高處掉下摔傷,或者誤人他巢而被啄傷.可以先將跑出的小鴿送回原處,如果它還往外跑,證明它確已生病,要及時治療.治療方法:喂給它半片嗎啉呱片(即病毒靈)、半片土霉素和半片谷維素,每天1次,持續(xù)1至3天.
此時,還要注意鰥居鴿游棚或爭窩打斗踩死幼鴿,特別是群養(yǎng)的更應注意.要及時給親鴿準備新的巢盆,因為親鴿哺喂雛鴿到16日齡~17日齡時,又要繼續(xù)發(fā)情產蛋.要做好兩手準備,一是準備好新的巢盆或巢箱,讓親鴿安靜產蛋,如果親鴿很健壯,可以讓它邊哺喂邊孵化;二是如果親鴿因喂小鴿體力消耗較大,可將鴿蛋取出,讓其他鴿子孵化.這時期一定要保證親鴿的休息和雛鴿的健康成長.待到下一窩即將出殼的小鴿啄殼時,一雙親鴿才算徹底不要上一窩幼鴿了.這時不僅不再哺喂,就是窩里也不讓它們待,拼命地往外趕它們,讓它們離開老鴿的窩巢,去獨立生活.這時的小鴿也不得不離開哺喂它們的親鴿去找食,飼養(yǎng)者就要照管它們了.
幼鴿離巢開始獨立生活,它的覓食能力和抗病能力都很弱,應加強管理。
(6)幼鴿到4~5個月齡開始發(fā)情,應將它們雌、雄分開飼養(yǎng),以防早配、早產。并做好挑選工作,存優(yōu)棄劣。
- 2007-09-18 鴿子需要“溫和的訓練”方式
- 2007-09-17 健康才是鴿子的靈魂
- 2007-09-10 選手鴿科學喂養(yǎng)
- 2007-08-23 鴿子換毛期間應注意事項
- 2007-08-08 仙人掌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