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投喂量的認識問題
我有兩次親耳所聞的經(jīng)歷,一次是本地區(qū)一位賽鴿高手,飼養(yǎng)了一百五十多羽鴿子,他參加本年度三百公里至五百公里級別的競翔,絕大多數(shù)的冠軍及高位名次都與他飼養(yǎng)的賽鴿有關。當他聽見另一位鴿友訴說飼料費每個月消耗的數(shù)目時很是吃驚,他說:你養(yǎng)的鴿子數(shù)量還不及我的一半,為什么每月需要消耗幾百元的飼料費呢?我作為多年的研究者在一旁即刻得出結論,過量飼喂的結果導致飼料費用的增長。另一次是在某省某市一次眾多鴿友的交流中,涉及鴿子日喂量的問題,每位鴿友的看法都不相同,甚至出現(xiàn)了看見鴿群饑餓求食的狀態(tài),鴿主根本無法控制喂量。從我們現(xiàn)在飼養(yǎng)賽鴿的科學性來看,能夠根據(jù)不同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合理搭配,并且依據(jù)賽鴿每日的能量消耗多少來控制飼喂量的鴿友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shù)愛好者對飼料喂量與體重控制處于模糊認識的程度。雖然我們都知道賽鴿的自身素質的重要作用。但就是有兩位鴿友在同一位鴿友家里,同一時間引進了同一種系的鴿子,其結果完全相反,其中一位真正弄懂了飼喂量與體重控制的關系,經(jīng)過近十年的培育,它培育和飼養(yǎng)的鴿子不獲冠軍的概率很小。而另一位鴿友同一品種的鴿子則不同。多少次放飛訓練或競翔比賽之前上手體驗,感覺鴿體的重量較沉。這位鴿友就屬于那種典型的不能自我控制飼料喂量行為的人,他也知道多喂的不良后果,但每次見到鴿群表現(xiàn)出來的求食狀態(tài),還是不忍心地多喂了許多飼料。在現(xiàn)實的飼養(yǎng)過程中,我相信有更多的愛好者屬于這種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的特征。因此,賽鴿每日飼喂量與體重控制,即是對科學飼養(yǎng)管理的認識問題,也是調整和控制自身心理活動的問題。只有讓賽鴿在競翔比賽活動中不斷獲得優(yōu)異的賽績,控制飼喂量的心理才能得到鞏固。
關于賽鴿控制飼料投喂量的標準,國外相關資料給我們提供了參考學習的經(jīng)驗標準。如歐洲許多國家的賽鴿高手的成功經(jīng)驗是當賽鴿進入訓練和競翔比賽階段,有的飼主每日喂食量的控制在每羽15克至20克之間。還有的控制在每日每羽20至30克之間。2010年日本優(yōu)秀鴿舍獲獎者座談會中,主持人根據(jù)“賽季中維持鴿子狀態(tài)需要供給多少滿足質和量的飼料”問題時,吉田鴿友的回答是:“量比質更為可控,每日大概是35克”。八田鴿友的回答是:“我會視飛行方式?jīng)Q定飼料量(如家飛訓練,放飛訓練或競翔比賽的方式)!毙戮澯训娜瘴故沉靠刂圃15-16克,加藤控制食料量是13克,大概的喂量控制在15克左右。從他們提供的日喂量標準來看,控制在13克至30克之間的飼喂量,即是賽鴿獲得優(yōu)異競翔成績和高位名次的需要量,也是科學飼喂量控制的結果。試想一下,我國眾多賽鴿運動愛好者中有多少人能按這樣的標準來控制喂量呢?
二、體重對飛行能力的影響
賽鴿在空中飛行運動時,身體重量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它們的飛行運動能力。鳥類科學家的研究證明,賽鴿身體較重在空中持續(xù)飛行的時間較短。根據(jù)運動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賽鴿雙翼肌肉收縮運動帶動雙翅羽毛的上抬與下?lián)鋭幼,肌肉的收縮運動需要消耗體內大量的能量物質,其中包括糖類、脂肪等物質,這些物質在體內轉化為能量供給賽鴿飛行活動時,雙翼肌肉收縮運動的力量大小及速度的快慢直接影響機體內無氧代謝供能和有氧代謝供能的比率。身體較重的賽鴿在飛行運動時,雙翼肌肉收縮的承載力較大、肌肉收縮的速度也相對較快。因此,機體無氧代謝供能的比率增加,而有氧代謝供能的比率下降。隨著機體無氧代謝產(chǎn)生物——乳酸的堆積,鴿子很快進入疲勞狀態(tài)。許多賽鴿受體重過量的影響,在家飛訓練活動中也能表現(xiàn)出喜歡飛翔活動的特性,但明顯出現(xiàn)間歇性較多的特征。每次出棚飛翔十幾分鐘就降落下來,出現(xiàn)張開喉管喘氣的現(xiàn)象。雖然它們能多次地重復這種間歇性起飛與降落的飛翔活動,但始終不能一次性持續(xù)一小時以上。而那些身體重量適中,并且能夠適應長時間飛翔特性的賽鴿則不同,許多優(yōu)秀高位名次的賽鴿握在手中的感覺是身體較輕。身體中氣囊的功能使身體充滿了氣體的感覺。依據(jù)運動生理科學的研究和實驗發(fā)現(xiàn),幼鴿期的氣囊功能水平并不是很高,隨著它們家飛訓練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持續(xù)飛行時間的延長,優(yōu)秀賽鴿的氣囊功能水平才能逐漸地發(fā)展和完善,并能適應競翔運動的需要。如果幼鴿期身體質量超過了長時間飛翔活動的承受能力,直接影響賽鴿的家飛訓練水平的提高。也制約了幼鴿氣囊功能水平的發(fā)展。賽鴿的氣囊作為第二呼吸器官,對賽鴿保持高速度的飛行和長時間的耐力運動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根據(jù)鳥類科學家的研究證明,鳥類的氣囊功能越發(fā)達、充氣量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它們的空中飛翔活動,賽鴿氣囊充氣量越大,越有利于在空中的浮力作用;并且能夠增加賽鴿飛行運動時的吸氧能力,提高機體有氧代謝的呼吸能力的同時,加大機體有氧代謝供能的比率。我們通過中距離(一般指五百公里左右)高位名次賽鴿歸巢時的表現(xiàn)觀察。它們歸巢時的精神狀態(tài)、身體重量、羽毛結構等等。均顯現(xiàn)出適合競翔比賽的特質。綜上所述,在幼鴿時期控制它們過量體重,能促進家飛運動能力的發(fā)展和氣囊功能水平的提高,從而為異地放飛訓練和競翔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飼料喂量與體重控制
飼料喂量直接影響賽鴿的體重。特別是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飼料,過多飼喂更容易增加賽鴿的體重。但是從喂量與控制體重的相互關系來看,“飼料的量比質更為可控”。事實上由于賽鴿的神經(jīng)活動類型的差異,它們在拼搶飼料的過程中,每羽賽鴿的取食量出現(xiàn)明顯的差異,例如有的鴿子優(yōu)先搶食玉米,而有的鴿子最先搶食小麥等小顆粒飼料,因而每羽鴿子獲取飼料顯出十分明顯的個體差異。另外就是每羽鴿子形態(tài)結構的個體差異,有的鴿子體形較大,有的鴿子體形較小,還有的是中等體形。因此不同形體的鴿子每日飼料的需要量也應該有相應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關于飼料的日喂量及控制必然涉及兩個主要問題,一個是按每羽賽鴿的不同時期(指家飛訓練,放飛訓練,競翔比賽及非競翔換羽毛的休養(yǎng)調整時期等等)確定每日飼喂量的標準。另一個是根據(jù)賽鴿獲取飼料顆粒的習慣,按每日飼喂量標準,分開飼料種類和分時間段的飼喂方式,盡可能使每羽賽鴿的取食量相差不大。
首先是按每羽賽鴿體重控制的飼喂量標準。我們根據(jù)國內外最優(yōu)秀鴿舍飼喂量控制標準和耐力與速度的科學攝食量的相關研究,賽鴿一般飼喂量按體重的3%-5%左右的標準,由于飼料種類中營養(yǎng)成份構成的差別,如糖類、脂肪類、蛋白質的含量不同。營養(yǎng)價值高的飼料可以適當減少喂量的比例,而對帶殼的稻谷飼喂量可適量增加。換算一羽300克體重的賽鴿每日喂量在9-15克之間,350克體重的賽鴿每日喂量在10.5-17.5克之間。賽鴿喜歡群體拼搶飼料,由于受形態(tài)結構及體形大小的制約每羽賽鴿的日喂量與總羽數(shù)相乘,得出并不十分準確的日喂量,這就是每日飼喂量的標準數(shù)。實踐中發(fā)現(xiàn),賽鴿每日攝取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的多少,更能增加身體的重量?茖W研究證明,賽鴿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較高時,在體內消化過程中能化為氨基酸,然后由不同的氨基酸組合成肌肉的蛋白質儲存起來。賽鴿體內除了水分之外,最占體重比例的營養(yǎng)物質就是蛋白質。因此,在幼鴿正常生長發(fā)育階段適量飼喂蛋白質。因此,在幼鴿正常生長發(fā)育階段適量飼料喂量,特別是豆類飼料的喂量比例盡可能少喂或者不喂。
賽鴿的生命價值在于高水平的飛行運動,它們每日從飼料中獲取的能量物質必須通過飛行運動的消耗來提高自身的飛行運動能力。如果按上述飼喂量的標準攝食,鴿群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家飛訓練,仍然不能在家飛活動中表現(xiàn)出長時間、大范圍的飛翔運動,那么就應當適當降低現(xiàn)在日喂量的比例,適量減少每日的飼喂量,使原來已經(jīng)過量的體重通過減少飼料量的方式,慢慢地減下來。因為每日飼喂量減少的同時,賽鴿需要動用體內的能量儲備來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實驗性研究表現(xiàn)出賽鴿動用體能儲備的跡象,我們將四羽賽鴿關棚六天,每日只供飲水,六日后測量體重分別下降了18%-22%之間,相反,經(jīng)過六日絕食的賽鴿在競翔中的飛行運動能力明顯提高。有眾多愛好者很害怕賽鴿餓著了,如果有一日未能按時按量飼喂都擔心成績受影響,實際上賽鴿承受饑餓的能力相當高,特別是我國超遠程競翔的優(yōu)秀賽鴿,它們連續(xù)數(shù)日或更長時間的飛行運動,動用的能量物質基本上是身體內的能量儲備。由此說明,賽鴿的飼養(yǎng)管理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是過量飽食,而不是饑餓。
其二是喂量標準落實到每羽賽鴿獲取飼料重量比的個體差異。當鴿群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食欲望時,見到主人將飼料投入食槽的那一刻,幾乎所有的鴿子都在拼搶爭食。等鴿群搶食結束,食槽內沒有飼料的情況下,我們檢查每羽鴿子的嗉囊發(fā)現(xiàn)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最先離開食槽去飲水的那幾羽鴿子,它們的攝食顆粒主要是玉米,大約不會超過20克,這幾羽賽鴿在競翔中均有好的表現(xiàn),平時特別喜歡家飛運動,它們飛行活動范圍大,持續(xù)飛行時間長。第二種最能從嗉囊的外鼓顯現(xiàn)出來,它們獲取飼料量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喂食的標準量,觸摸手感發(fā)現(xiàn),主要是大顆粒的玉米,豆類,身體的重量明顯沉了許多。平時的家飛訓練表現(xiàn)出飛行時間短,降落后張著嘴喘氣的現(xiàn)象十分明顯。第三種是獲取飼量很少,估計只有幾克的重量,雖然有一部分大顆粒的玉米,但更多的是小顆粒飼料。顯然這點飼料是不夠它消化的。從上述三種情況不難看出,即使我們控制了飼料投喂的總量,但實際取食過程中出現(xiàn)了十分明顯的個體差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位非常成功的愛好者采取了有針對性的飼喂措施,即每日少喂多餐和有足夠的食槽供鴿取食。這位愛好者的競翔名次很少與冠軍無緣,前十名中有時占據(jù)多羽。
其三是控制喂量的同時應定時開棚家飛訓練。賽鴿對于每日固定取食物的時間很容易形成條件反射。一旦形成了這種條件反射,鴿群整體的心理活動都集中在等待主人提供飼料。如果不采取關棚禁出的方式,那些不能忍受饑餓的鴿子很可能飛去野外尋找食物,特別是有外出“打野”尋找食物的成年鴿,甚至可能將相當一部分鴿子帶出去尋找食物,如果正值糧食成熟的收獲季節(jié),鴿群外出獲取食物的量很可能導致體重控制的失敗。根據(jù)許多成功鴿友的經(jīng)驗,有的鴿友采取開棚家飛訓練一段時間,待鴿群回棚后開始定時定量飼喂;還有的鴿友定時定量喂食之后,打開棚舍出入口讓鴿群外出家飛訓練。具體采用先喂與后喂的出棚訓練方法,由鴿友自己選擇,但是每日清晨出棚家飛訓練之前是不可以先喂食的。清晨若有較好的天氣條件時,喜歡飛翔的賽鴿精神興奮度很高,它們持續(xù)飛行的時間長,飛行活動的范圍大。飛行途中偶然與其它鴿群混合在一起時,家飛訓練的效果更加明顯地表現(xiàn)在它們的飛行高度和飛行速度上。待鴿返回棚舍之后,提供少量飼料能讓鴿子盡快入棚,然后關棚休息和恢復體能。
其四是體重控制的最佳效果。由于賽鴿的遺傳素質的差異,即使是同父母作出的賽鴿在實際競翔活動中的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賽鴿的體形、羽毛等結構性差異,加上神經(jīng)活動類型的差異等等。我們很難用標準體重的方式來解釋。賽鴿屬于空中飛行的鳥類動物,每羽賽鴿最佳體重的典型表現(xiàn)是在競翔比賽歸巢的速度和持續(xù)飛行時間的效果上。由于賽鴿競翔比賽的空中距離的不同,加之受地球條件和天氣及風向條件的影響,每羽賽鴿的飛行方式也不相同,遇到順風天氣條件時,賽鴿的飛行高度明顯提高,遇到逆風天氣條件時,它們的高度明顯下降,甚至依靠某些建筑物對風的阻力作用進行超低空飛行。因此,愛好者完全可以通過持握那些現(xiàn)場報到鴿的手感來體驗,相信會有不少的收獲。另外,賽鴿體重控制的最佳效果還可以通過家飛訓練的表現(xiàn)觀察,經(jīng)過一段時間飼喂量的控制,當賽鴿的體能素質與體重處于相對適應的狀態(tài)時,那些喜歡飛翔運動的賽鴿也會在家飛訓練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愛好者應特別注意那些持續(xù)飛行時間長,活動范圍大的鴿子。一般情況而言,最佳體重的鴿子能持續(xù)飛行一小時以上,而且它們的家飛運動完全屬于主動飛翔的性質,而不是一種害怕脫離群體的跟追群體的行為。賽鴿這種主動家飛訓練的性質使得它們的精神狀態(tài)極佳,即使長時間飛行運動仍然不會顯現(xiàn)出疲勞的癥狀。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之后,再通過持握賽鴿身體的手感,也會給人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只有在不斷獲得優(yōu)異賽績和高位名次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研究和模索,愛好者才能真正弄懂和感受到最佳體重控制的效果。
四、控制喂量與體重需要解決的心理問題
賽鴿喂量與體重控制的關健是人的心理問題,當前需要解決兩個主要的心理問題:
第一是現(xiàn)在棚舍內飼養(yǎng)的鴿子相當一部分的體重不能適應保持長時間運動和高速度飛行的需要。本人觀察過許多愛好者飼養(yǎng)的賽鴿,完全可以說許多愛好者飼養(yǎng)的鴿子都是出自名門之后,但是競翔的差別巨大。由于體重不能適應競翔運動的需要,即使具有優(yōu)秀的血緣關系,鴿子雖然能歸巢,但飛行的速度不快,而五百公里級別的競翔往往在第二天以后才能歸巢。除了其它原因之外,賽鴿身體的重量是導致遲歸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降低鴿子的體重是當務之急。分析認為,如果現(xiàn)在的鴿群保持了相對超量的體重,雖然我們標準日喂量不變,飼喂一月時間的結果是身體的重量仍然下降很少。我們經(jīng)過兩個月時間的飼喂量標準的實驗研究證明了這一點。為了趕上異地放飛訓練和競翔比賽的時間,使身體的重量適應競翔運動需要,必須盡量減少喂量。根據(jù)運動生理科學的研究表明,當賽鴿攝入的飼料營養(yǎng)不能完全滿足身體的需要時,它們體內腎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促進體內三大類營養(yǎng)物質儲備的分解,以保證生命活動的需要。鴿友盡量少喂料對他們來說是不是能做到的問題,特別是見到極度饑餓的鴿群,憐憫和于心不忍的心理可能使喂量超過既定標準。要克服這種心理必須對賽鴿競翔有十分清楚的認識。本人曾經(jīng)有一篇文章叫《賽鴿的饑餓訓練》。雖然從理論和實距中證明了“饑餓”訓練的作用,仍然需要飼養(yǎng)者克服多喂和飽食的心理。只有這樣才能使科學飼喂達到更高的水平。
第二是害怕控制喂量和體重導致賽鴿體能素質下降的心理。本人接觸了許多鴿友,談及控制喂量與體重的相互關系和作用時,普遍存在害怕賽鴿競翔歸巢體能下降。根據(jù)鳥類科學家的研究表明,饑餓是促使鳥類通過飛行活動尋找食物的重要原因,而賽鴿競翔比賽的事實證明,中長距離競翔高速回歸的賽鴿體重相對較輕。絕不會在高位名次賽鴿中出現(xiàn)超重的獲獎鴿。愛好者為了克服害怕賽鴿挨餓的心理,我們建議按每羽每日15克左右的喂量控制,試喂一兩個月時間,當這種喂量控制并不影響賽鴿體能素質,又能減少喂食的開支,還能提高家飛訓練,放飛訓練的效果,自然被愛好者接受。
綜上所述,賽鴿飼料喂量與體重控制主要是針對棚舍內群體數(shù)量而言。事實上那些具有十分優(yōu)秀遺傳基因的賽鴿本身具備自我調控取食量的行為。許多鴿友發(fā)現(xiàn),喂食過程中那幾羽最先飲水的鴿子往往是鴿群中最優(yōu)秀的賽鴿,因此有鴿友見到第一羽鴿子去飲水時,即刻撤回食槽,停止鴿群的取食行為。這或許也是一種飼喂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不論采取什么方法,應該通過飼喂量的控制,使賽鴿的體重能夠以最佳狀態(tài)適應不同競翔比賽運動的需要,使賽鴿在競翔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出它們的速度和耐力素度。本文提出的觀點和方法,謹供愛好者共同學習和參考。